关注社会热点
兴凯湖白鱼到底是什么鱼?
萧宁专业号 | 2009-9-2

作者附记:本文原是写给《中国钓鱼》的,未及寄出即被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索去,刊登在《中国水产》2009年第6期上(署名晓河),目的是配合6月份开展的全国水产资源养护与增殖放流活动。考虑到《中国水产》专业性较强而受众面不广,且发表时编辑做了删减而未能完整表达笔者之意,故愿借《湿地中国》之版面重登一次,以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毕竟,保护兴凯红鲌这一珍贵物种并非农业部门一家之责任。

此外,闲来翻书,昨天居然就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卷P.28》看见如此词条:“鲌类……兴凯湖产的白鱼[兴凯青梢红鲌(E. dabryi shinkainensis)]与黄河鲤、松花江鳜、松江鲈合称中国淡水四大名鱼。江苏太湖以产翘嘴红鲌著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讨论半天,人家早就说清楚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兴凯湖白鱼到底是什么鱼?

萧宁

 

《中国钓鱼》2008年第4、5两期连载了何川的长文“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兴凯湖白鱼”,断言兴凯湖白鱼就是翘嘴红鲌。上网查查,类似的讹传亦不在少数。鉴于这种说法已对中国重要经济鱼类的保育事业和兴凯湖渔产增殖造成了不良影响,兹事体大,故有必要加以辩析。这里就从翘嘴红鲌是否“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说起。

先说“特有”。翘嘴红鲌并非中国特有,国外如俄罗斯、朝鲜和越南也有,“特有”一说名不副实。人称中华鲟为中国特有,盖因它不见于任何其他国家。人家那里也有,即非中国特有。中国确有与翘嘴鲌同一亚科的“特有”鱼类,即白鱼属(Anabarilius) 16个种,分布局限于云贵高原,与俗称之“白鱼”无关。

再说“珍稀”。珍者,宝贵也;稀者,少有也。这两条翘嘴红鲌都够不上,因为它的分布既广,数量又多,北起黑龙江、南到台湾、海南岛都有踪迹。尤其在江淮一带淡水河湖内,其产量之丰,常占经济鱼类的很大比重。较早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伍献文、乐佩琦等主编)有这样表述:“我国各江河、湖泊中皆产此鱼,……在天然水体鱼获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稍晚的《中国鲤科鱼类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年,伍献文主编)也说:“翘嘴红鲌在我国的江河及湖泊中皆盛产,生长快,个体大,在我国的天然捕捞渔业中占重要地位”;新近出版的《中国鱼类志-硬骨鱼纲-鲤形目》(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陈宜瑜等编著)亦说:“分布甚广,珠江、台湾、闽江、钱塘江、长江、黄河、辽河、黑龙江等水系”。作为一种身大力强的掠食性鱼类,翘嘴红鮊能为垂钓者提供相当多的乐趣。目前风行国内垂钓界的淡水路亚钓,即以其为主要对象鱼。

总之,翘嘴红鲌确乎一种有价值的食用和垂钓鱼类,但“特有”和“珍稀”却谈不上。

中国古籍中关于“白鱼”的记载很多,大多指的是翘嘴红鲌,尤其是生于江南太湖者,究其原因大概是其体大、色白、量多、味美种种。江南膏腴之地, 物产丰饶, 古来食鱼之风极盛, 加上唐诗滥觞之风熏陶的文人趣味, 故有杜少陵“白鱼切如玉”的佳句传世。但在各地都有将与翘嘴红鲌相近的鱼称为“白鱼”的情况,如珠江流域的海南红鲌、长江流域的青梢红鲌、广布全国大部分水域的蒙古红鲌以及兴凯湖的“髅骷鱼”等等,在地方上也往往被称为“白鱼”。最后这所谓“髅骷鱼”才是真正的“兴凯湖白鱼”。

“兴凯湖白鱼”是青梢红鲌(又名戴氏红鲌、达氏鲌)的兴凯湖亚种,仅生存于大兴凯湖,历史上曾占兴凯湖鱼获的绝大部分,“兴凯白鱼”由此得名(前人不识数量众多、品相亦佳的兴凯红鲌而独称翘嘴鲌为“兴凯白鱼”,似也不合情理)。后因引入其它经济鱼类加之过量捕捞,比重和总量都有下降,但仍不失为兴凯湖最重要的鱼种。因其风味腴美,素受食客青睐。据《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记载:兴凯青梢红鲌,地方名髅骷鱼、兴凯白鱼,“仅发现于东北的兴凯湖……产量相当可观。它和黄河鲤鱼、松花江鲑(疑为鳜之误)鱼、松江鲈鱼合称为我国‘四大名鱼’”。此语出自已故中国鱼类学泰斗伍献文先生笔下,其权威性自不待言。此外,在中国已知 9种鲌属鱼类中,只有兴凯湖红鲌分布范围最狭小,仅存于中俄界湖大兴凯湖中,庶几可称其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至于何川先生文中提到的唐皇出巡行至湖北江陵,品尝了御厨烹制的大白鱼并对其美味大加赞美,“从此,江陵府产的大白鱼就被列为贡品”云云,只能说明在唐代翘嘴鲌即被视为人间至味,不能证明兴凯湖白鱼就是翘嘴鲌。所谓“兴凯湖鲌鱼自然成了其他流域的大白鱼无法相比的珍贵品种,唐代时就以‘湄沱之鲫’ 名扬九州”的说法则更是离谱——唐时渤海国还是榛莽丛生的化外之地,其北距中原数千里,古人何得遍尝天下河鲜并定兴凯湖翘嘴鲌为一尊?兴凯湖白鱼与松花江鳜鱼同跻“四大名鱼”之列,恐怕还是清康乾以降的事。另外,所谓“湄沱之鲫”,不过鲫鱼而已,与翘嘴鲌风马牛不相及。古人笑人不通文墨,谓其“不能辨鲁鱼”,没想到现在竟有水产“专家”居然不辩“鲌鲫”!顺便一提,“鲌”字是近代鱼类学者引入西方近代鱼类分类系统后造出的新字,用以作为CutlerErythrocutler等一大类群鱼类的汉译名,与鲫字的起源与字义都毫不相干。

当然,一般垂钓者和食客无从分辨、也并不计较他们钓的、吃的是哪一种白鱼;那些声称兴凯湖白鱼就是翘嘴鲌的网站所刊登的照片,其实要么是翘嘴红鲌、要么兴凯红鲌、要么蒙古红鲌,要么三种鱼杂陈。这也难怪,毕竟人家非专业人士。但对于鱼类学者或水产专家(不知道何川先生算哪一类)而言,如此张冠李戴则不免贻笑大方。狭义地说,兴凯湖白鱼是青梢红鲌(又称达氏鲌)的兴凯湖亚种,或称兴凯鲌(Culter dabryi shinkainensis)。广义上,兴凯湖白鱼是“兴凯湖的白鱼”,至少应包括兴凯红鲌、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何文之压题照片极可能是蒙古红鲌,因为前两种鱼虽叫“红鲌”但鱼鳍并不带红色,详见附图),推而广之也包括小兴凯湖的尖头红鲌。有意思的是,大小兴凯湖咫尺之遥,其间还有水道沟通,但两湖的白鱼则很不相同——大湖有翘嘴、蒙古、兴凯红鲌,小湖只有尖头红鲌。后者不入大湖,却在长江出现。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研究东北地质变迁和鱼类进化,是很有意义的。

在大兴凯湖,就个体大小、生长速度而言,翘嘴红鲌或许优于兴凯红鲌;从适应性上看,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兴凯红鲌曾占了天然产量的大多数。因此,从物种保存和特产保护的角度看,后者肯定更有价值——“物以稀为贵”,一种仅生活于大兴凯湖、名列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的鱼儿,理当更应受关注。至于哪种鱼更能赢得食客欢心则是不言而喻的。兴凯红鲌入选“四大名鱼”当非浪得虚名——中温带鱼类拥有更多肌间脂肪故而风味更佳,两斤以下的块头也适合庖丁一展厨艺——毕竟当年太湖也曾是水美鱼肥的呀!

据说兴凯红鲌如今已濒危。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黑龙江省有关方面受人误导,正弃其独有的兴凯红鲌于不顾,而向兴凯湖大量放流翘嘴红鲌。翘嘴红鲌多了,会进一步侵占兴凯鲌的生存空间,使其更濒危。这样做生态上绝对有害,经济上未必有利。笔者手头有本美国人写的垂钓小册子《新溪畔指南》(NEW STREAMSIDE GUIDE),书中居然不厌其烦地列出了各种供作鳟鱼钓饵的蜉蝣之学名(拉丁名)——身为中国人,很难想象垂钓者了解蜉蝣的拉丁名有什么必要——联想到他们为拯救某些无甚经济价值的小鱼而放弃修建水坝,其对学术问题之认真、严谨,较之某些惯于信口开河的中国“专家”来真是不可以道里计。

附图:

图1 翘嘴红鲌 Culter alburnus

图2 青梢红鲌 C. dabryi


图3 兴凯红鲌 C. dabryi shinkainensis

图4 蒙古红鲌 C. mongolicus mongolicus

以上除图3引自《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 鲤形目(中卷)》外, 其余引自《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

附:何川《我国特有珍稀淡水鱼类---兴凯湖白鱼》(原载《中国钓鱼》2008年第4、5期)

 

 

我国特有珍稀淡水鱼类——兴凯湖白鱼


兴凯湖地处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密山市内,中俄边界地区,面积为4380公里,兴凯湖原为我国内湖,1860年,腐败的晚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金代称为北琴海,清代改为兴凯湖。“兴凯”是满语,意思是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意思。兴凯湖是古代火山爆发后,因地势陷落积水而成。它也是亚洲东部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流域面积为36400平方公里。共有九条河流注入湖中,湖水体积306.6亿立方米。海拔69米,平均水深7米,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流入乌苏里江。兴凯湖一带,湖岸为细软沙滩,湖水清洁,无污染,湖水透明度1.5~2.0米,水道纵横交错,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渔业中心,出产的淡水鱼有数十种之多。除了久负盛名的大白鱼外,还有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为“边塞三珍”。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中间被一道湖岗分开,湖岗上林木葱茏,十分秀美,水涨时两湖相连为一。小兴凯湖温柔恬静,鱼跃鸟飞,帆影点点;大兴凯湖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横无际涯,气势磅礴,被称为陆上的绿宝石。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和叶利钦总统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兴凯湖保护生态的协定》,兴凯湖成为我国与邻国政府共同进行保护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兴凯湖景色宜人,风光瑰丽多姿。春夏之际,碧水蓝天,烟波袅袅;泛舟湖上,但觉如临画卷之中,一洗凡尘。秋冬将至,湖岸冰封,辽阔的湖面之上,点点银光闪闪,实是一个完美的旅游度假胜地。
冬季的兴凯湖,虽然没有波光粼粼的景象,但一片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仍然让人���迷。在这萧索的季节里,拉网捕鱼和冰湖垂钓能给人带来无尽的乐趣。冰湖垂钓一般是单人独骑,往往是专业的老钓手,选择好地点后,用冰镩破冰,放线施钓。在领略冬日湖光山色的同时,收获大自然的恩赐,令人陶醉与向往。而拉网捕鱼则是一场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场面蔚为壮观,让人永生难忘。打网队在天不亮的时候就集结在湖边,零下十几度的低温难以抑制那一个个东北汉子如火的热情。几口烈酒下肚,趋走了严冬的寒气,吆喝着开始有条不紊地在冰面上凿出许多冰眼。上千米长的大网,拉开了一眼望不到尽头,就在不知不觉中下到了水里。天放明了,湖面上的人也越来越多,长枪短炮的摄影者也聚集在出网口。人们在冰面上交流着,等待着,期盼那丰收的一刻早点降临。伴随鱼把头的一声号令,大网缓缓拉出水面,拉网绞盘的马儿在不急不缓地踱着步,一些小点的鱼抢先撞进人群的视线,但捕鱼人视若未见,仍在高声催促着网的拖曳。岸上的人们已经在大呼小叫了,这精彩的开始让他们感到壮观、兴奋!不知过了多久,人声突然鼎沸了,有经验的人不用看也知道,是大鱼出水了。鱼把头一面催促让马儿加把劲儿,一面招呼拓宽出网口的浮冰,用锹铲给刚出水的大鱼淋水。当满网的鱼拽出水面,一时人欢鱼跃,热闹非凡,十几斤甚至几十斤的鱼开始粉墨登场,其中有鲤鱼、鲢花、鳌花、鲍鱼、鲫鱼等等,当然,最引人注目的主角自然是色白如玉、体型硕长的兴凯湖白鱼了。
兴凯湖的大白鱼久负盛名,众人皆知,它也是咱们钓友的老熟人,笔者曾经在2007年6月《中国钓鱼》杂志“鱼的知识”专栏中介绍过。也许有的朋友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大白鱼就是大名鼎鼎的翘嘴鲌呀。翘嘴鲐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大白鱼、翘壳、翘嘴白鱼。英文名Topmouth culter。兴凯湖的翘嘴鲌与南方水系的同类比较,都具有体长,比较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的特征。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呈钩状。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的特点。而兴凯湖的鲌鱼由于在清澈的湖水中成长,加上我国北部的气候、水文因素,体色更白,体型更大,味道也当属鲌鱼中的极品。
其实翘嘴鲌分布特别广,在我国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都有分布。它们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雌鱼3龄达性成熟,雄鱼2龄即达成熟,亲鱼于6-8月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浅水区集群进行繁殖活动。产卵后大多进入湖泊摄食或在江湾缓流区肥育。幼鱼喜栖息于湖泊近岸水域和江河水流较缓的沿岸,以及支流、河道与港湾里。冬季,大小鱼群皆在河床或湖槽中越冬。
翘嘴鲌不仅分布广,而且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十几千克,江河、湖泊中天然产量不少。因为鲌鱼摄食凶猛,并喜欢游弋于水的中、上层寻觅食物,是钓友们经常捕获的猎物。钓它们的方法,从南到北,也都大同小异,不太复杂。翘嘴鲌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直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其营养成分为: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6克,脂肪4.6克,热量116千卡,钙37毫克,磷166毫克,铁1.1毫克,核黄素0.07毫克,烟酸1.3毫克。东北兴凯湖产的大白鱼历来被列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相传唐代有位皇帝南巡,御舟行至湖北江陵府界内时,忽有一尾大白鱼跃出水面,落在御舟之甲板上,只见鱼儿活蹦乱跳,阳光照射,银光熠熠,逗人喜爱。皇帝令御厨烹饪,品尝之后,对白鱼的美味大为赞美,从此,江陵府产的大白鱼就被列为贡品。大诗人杜甫在其诗中曾形容“白鱼如切玉”,可见白鱼历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春、夏季捕获之白鱼,全鱼可入药,其肉性味甘、温,有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之功效,治疗消瘦浮肿、产后抽筋等症有一定疗效。
虽然鲌鱼遍布大江南北,可若论起味道,无论是“长江大白鱼”,还是“太湖三白”之首,都无法出兴凯湖白鱼之右。不服气的朋友可以亲自感受一下它的营养美味,相信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由于兴凯湖湖水水质清洁,没有任何污染,占了地利因素;兴凯湖冬季寒冷,鲌鱼越冬前早早就要储备能量,因而冬捕的鱼脂肥味美,占了天时因素;又因为兴凯湖鲌鱼每年的生长季节相对较短,成长过程就比较长,肉质更加瓷实;而且兴凯湖鲌以兴凯湖白虾为食,味道尤其鲜美。集这些条件于一身,兴凯湖鲌鱼自然成了其他流域的大白鱼无法相比的珍贵品种,唐代时就以“湄沱之鲫”名扬九州。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关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大白鱼在《饶河县民间文学集成》中,还有这样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并没有乌苏里江。话说大黑龙秃尾巴老李被东海龙王派到额尔古纳江,管理这一方水土的水情。这秃尾巴老李牢记龙王的教诲,时时事事想到老百姓的疾苦,按时耕云播雨,调济风霜雨露。两岸连年大丰收,老百姓安居乐业。秃尾巴老李经常显现真身,人们一点也不惧怕。他有时又变成普通人到百姓家串门。人们都知道了他的身世来历,也亲切地叫他秃尾巴老李。额尔古纳江从那时起就改名叫黑龙江了。
黑龙江往南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大的水泽,长宽几千里,这个水泽就是兴凯湖。兴凯湖里住着一个很有道行的白鱼精,它经常在兴凯湖周围兴风作浪,不管百姓的死活。当它得知秃尾巴老李把黑龙江的两岸治理得风调雨顺,深得百姓拥护时,心里很是不服气。它总嫌自己的地盘小,野心勃勃地想扩大势力范围,但一直没有机会。
这一年的七月十五,秃尾巴老李又回山东李家村祭祖上坟。白鱼精认为机会来了,它化身小白龙,硬是从地上拱出一条缝,从兴凯湖一直拱到黑龙江,占领了黑龙江。小白龙得意忘形,搅得黑龙江浊浪翻腾,淹没了两岸大片农田,淹死人畜不计其数,百姓哭声连天。
秃尾巴老李回家上坟,接受百姓朝拜的香火。但是今年不同往年,老李总是心烦意乱,坐不住神龛。不久,虾将派兵告诉他,黑龙江已被兴凯湖的白鱼精占领,白鱼精化成小白龙正在那里兴妖作怪,百姓遭受大难,苦不堪言。秃尾巴老李一听已无心收香火,立即飞回了黑龙江。他从空中往下一看,下面一片汪洋,心里非常难过。他把土地爷叫来说:“我一定要赶走小白龙,告诉乡亲们,江水翻白浪时往里投石头和石灰,江水翻黑浪时往里投馒头和牛羊肉。”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秃尾巴老李终于打败了小白龙。小白龙现了原形乖乖地从原路拱了回去,原来拱出的一条缝加宽了。白鱼精回到了兴凯湖,再也不敢离开兴凯湖一步,所以兴凯湖的大白鱼不进乌苏里江。小白龙打了败仗不服气,就将兴凯湖的水一口一口吐出,这水沿着它拱出的小道流到了黑龙江,这就是乌苏里江。但是黑龙江的水和乌苏里江的水是混不到一块的,不信请到抚远县的三江口一看。虽然乌苏里江汇入了黑龙江,但那江水一半是黑的,一半是白的。白水和黑水撞击着向远方流去,界线是那样的分明。
老龙王得知大黑龙战胜了白鱼精化作的小白龙,非常高兴。册封乌苏里江下游也归秃尾巴老李管辖。白鱼精拱出的乌苏里江,江身又窄又浅,江水经常冲出江槽,造成灾害。秃尾巴老李管理乌苏里下游之后,加深加宽了江身,使江水平稳地流淌。他又派了在黑龙江生长的一些水族,来到乌苏里江安家落户。逐渐地乌苏里江也富饶美丽起来。
大白鱼虽然在传说中的出场不算光彩,但吃起来的味道实在是肉嫩味鲜,清香爽口。在兴凯湖沿岸,有湖水炖白鱼的吃法。把活鱼剖腹洗净,放入锅中,加上湖水,清炖30分钟,佐以精盐、胡椒粉、香菜末。其肉鲜嫩,其汤色白如乳,精美异常,颇似北京密云水库侉炖鱼的吃法。还有一种传统吃法,先把白鱼放入锅内清蒸20分钟,然后出锅,去骨刺,阴干两天,肉成丝状。肉质洁白细腻,品位极佳。食用时,再放锅内蒸10分钟,用醋、酱油、姜丝、蒜、香油调为佐汁,蘸着食用,别有一种特殊风味,让人不忍释筷,这道菜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赛蟹肉”。
大白鱼的身价也随着名气的增大而越来越高,尤其在冬捕时候,大白鱼更是抢手货,无论当地的百姓,还是远来的游客,都争相选购。过去打捞的大白鱼体长一般在1-1.5米左右,由于近年大量捕捞,总量急剧减少,最高售价每千克可达180多元。参加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的黑龙江省代表曾提出建议,请求国家每年拨付相应投资,用于兴凯湖大白鱼的人工繁育放流,以抢救这种濒临灭种的鱼种。代表们在建议中说,生活在密山市兴凯湖中的翘嘴红鲌(兴凯湖大白鱼)因其肉质白嫩、品质出众,被排为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享誉国内外。但由于该鱼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生活水域有限,产量较低,现在已经到了不进行人工繁育放流就有灭种危险的程度。国家和省领导都非常重视,通过水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近年来经过科技人员的攻关,人工繁育兴凯湖大白鱼已经成功,建立了兴凯湖大白鱼繁育放流基地,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水产业保留了一个名特优好的鱼种。牡丹江在2006年引进了兴凯湖大白鱼,并在林口初步试验成功,2007年在宁安和穆棱扩大了养殖规模。估计用不了多久,人们不出牡丹江就可以买到大白鱼了。此外,省有关部门又在大白鱼基地将首批人工养殖到20厘米长的10万尾、价值200万元的兴凯湖大白鱼鱼苗无偿放流到兴凯湖,实现了中俄界湖兴凯湖放流大白鱼鱼苗零的突破,受到俄罗斯方面的认同。现在人工养殖的大白鱼鱼苗已远销七台河、牡丹江、大庆、哈尔滨等地。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